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會談在安寧(談話可以幫助病人和家屬嗎?目標又在哪裡?)

由於失落是安寧病房裡面立即並且顯著的議題,失落之後就會悲傷,而悲傷是一種負面的情緒需要發洩,因此同理心在所有會談技巧裡面是最常被使用到的。會談的目的在於協助案主改變與成長,可是死亡的陰影讓安寧病房的病人和家屬難以把這件事情擺在生命的第一順位。

首先面臨的是病情告知,不但病人什麼時候知道病情與家屬對於告知的態度有關,而接下來病人和家屬如何面對死亡也和告知的態度有關。家屬害怕一旦病人知道病情會無法承受,病人不願意承認知道病情害怕家屬擔心,是經常發生的結果,而這也是四種可能結果中最不良的,雙方都需要面對,可是卻都害怕對方知道而無法表現出面對的態度,所以會談的重點在於協助雙方澄清,病人真的不知道嗎?家屬可以不讓病人知道嗎?病人不知道真的比較好嗎?

面對死亡的議題,病人會依照他在過去危機經驗所習得的方式來處理,但是因為這個議題實在太過巨大,使得病人的內心會處在慌亂的狀態中,無法顧及生命裡面其他的議題,同時也因為病人還要承受癌症引發的不舒服、治療帶來的副作用、生活被迫改變的焦慮等等問題,即使團隊能夠協助病人看到那個正在放大死亡,而存在自己生命裡面那個原來的議題,病人也沒有多餘的能量能夠來處理。

病人或家屬在會談的時候提到,「事情說了又如何?還不是不能解決!」或許說的內容本身真的對事情沒有幫助,但是說的過程卻涉及到同理心的基本假設,當人能夠發現自己處在溫暖而安全的環境裡面,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和關心的,人就可以從心裡面生出力量來幫助自己面對困境,而會談正是為病人或家屬創造這樣的情境。這種從心裡面湧出的力量對於癌症病人和家屬來說,相當重要。因為當我們發現靠人的力量已經無法解決癌症的問題,在這樣的情境下,容易產生靈性方面的議題,而這些議題非得靠病人或家屬自己的力量去超越,否則難以解決。

除了生出力量之外,同理心還可以幫助病人和家屬看清楚自己的狀態,有時候他們會困在無法接受現實的關卡上面,然後透過對其他細節的關心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堅持要用某種藥物、或者不用某種藥物,而那種關心的程度經常造成團隊的困擾,運用同理心的技巧,可以讓他們從自己的話裡面發現心裡面真正的擔心.,協助他們看到自己的狀況,瞭解自己的需要。

有時候家屬需要的,這樣子就夠了。雖然他們大部分仍然帶著自己的議題需要處理,然而相較於矗立在面前的死亡陰影來說,這些議題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恐懼和害怕幾乎佔滿了心裡,因此能量就大量投注在如何避免死亡的發生,到處找名醫或者尋求另類療法,假如努力不能改變事實,可是仍然不被接受,整個家庭就會充滿不安的能量,一直延續到死亡的到來,甚至接續到後來的悲傷。

除非家裡面有人能夠正視死亡的無可避免,並且引導病人和其他家人共同面對,才有機會讓整個家庭慌張分歧的能量慢慢協調一致,發展出穩定安詳的力量,幫助全家人平穩地走過這段歷程,這時候家庭成員才能看到原來生命裡面共有的議題,感覺到那份需要,而會談從此真的發揮協助家庭或個人改變的力量,處理未完成的事物,或者為悲傷做準備,而這也是安寧期盼所能達到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